網站地圖 搜尋文章 一般版 黑底色版 大字版
中華民國視網膜色素病變協會
:::左側區塊

電刺激療法臨床試驗報告

發佈日期:2015/11/20 am10:52:01

內容:
香港RP-視網之窗_第235期(2014年10月)
:科研資訊-令人鼓舞的科研進展(上)-(1)

編者按:國際視網膜病變協會(Retina International)科學及醫學顧問委員會於2014年5月5日舉行年會,報告各項與治療視網膜退化病變相關的最新科研進展。會議紀要英文版得到內地病友木星、BEAUTY、SPRINGFEI、賈成有等提供了翻譯方面的大力協助,譯文刊於中華視網膜病變互助網。

1)電刺激療法臨床試驗報告

=報告人:皮特斯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

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中,電刺激療法已在臨床使用多年;但直到最近,通過多項動物實驗,人們才發現,電刺激療法對於治療視網膜退化疾病也可能有作用。通過給實驗動物進行電刺激治療,會使其視網膜產生神經增長因子,例如IGF-1, BDNF, CNTF,FgF2, Bcl-2 及 BAX(詳見Pardue 2005, Morimoto 2005 及 Sato 2008等)。

另外,試驗還顯示脈絡膜血流量得到提升,而且此種治療方法可能會啟動休眠的感光細胞。但現在人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電刺激療法的作用機理。

從2008年開始,圖賓根大學展開了數次對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及神經退化疾病的電刺激療法的臨床試驗。第一次試驗招募了24名志願者,試驗時間為2009至2010年。此次試驗結果顯示,志願者的視野及ERG b波均得到了提高。

另外兩次試驗,EST II及TESOLA,從2010年開始進行。EST II試驗的主要目標是檢驗電刺激療法的有效性;而TESOLA試驗的目標是檢驗其安全性。共有193名志願者接受了電刺激療法。

所有試驗的採納和排除標準均相似;在EST II試驗中,給予志願者的電流量是能使其眼內產生眼內閃光(光幻視)電流量的0%, 150% 及 200%;最大電流不超過0.9 mV,每週治療時間為30分鐘。在開放性試驗TESOLA中,電流量設置為能使其眼內產生眼內閃光(光幻視)電流量的150%。

在這些試驗中,通過特製的眼鏡框,電流由細小的角膜DTL電極導入患者眼內。OcuVision公司發明了一種設備,可以測量使用者產生眼內閃光(光幻視)所需的電流量,這樣醫生就可以對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的電流。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這種叫做Ocustim的設備;醫生每季度會回訪患者,並通過USB來幫助患者調節儀器。此設備已獲得歐盟認證,但只能在醫生的許可下在歐洲某些醫療中心使用。美國方面,費城的衛爾斯眼科醫院正在對此設備進行研究試驗,並正努力使其通過FDA認證。

EST II試驗的研究結果還沒有全部進行評估;但從得到的資料來看,雖然志願者的視野提高不算明顯,但都保持穩定或略有提升。研究人員還要對不同志願者測試結果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進一步研究;一些志願者對此療法敏感,而另一些則相對反應較弱。另外在這些臨床試驗中,治療條件也在發生變化,由於每次患者接受電刺激療法時,其產生眼內閃光(光幻視)所需的電流臨界值都不同,導致使用的電流量逐步下降(此種情況在反應敏感的志願者身上表現更為明顯)。研究人員還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最佳治療時間長度及電流量,以及找出不同志願者對此療法反應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個體的基因差異所引起)。

在電刺激療法的安全性方面,尚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現在主要的副作用類似於幹眼症,可以通過滴眼液解決,並無副作用。因此,此療法可被視為安全療法。

資料來源:http://www.retina.org.hk/down_show.aspx?id=592